明代一共建有三座都城:
第一座是凤阳城。朱元璋在元末起义取得初步胜利时,首先在他的家乡建城。他本人是安徽凤阳县人,便把凤阳作为国都。
第二座是南京城。朱元璋当了明朝开国皇帝,在南京建设都城。
第三座是北京城。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夺取建文帝的帝位,后来决定迁都北京,大建北京城。今日的北京城是在明代北京城的基础上建起来的。

明北京城城址图
而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的。元代末年,有一场大火把大都北城的房屋全部烧光。明朝建设北京城之时,将元大都的北城墙南移5里,即今天北京城的安定门与德胜门之间。后来,明嘉靖三十二年(1553年)在内城南面再建外城,北京城向南大大扩展。
北京城分为内城与外城。内城东西长6650米,南北长5350米。外城东西长7950米,南北长3100米。

明清北京城平面图
内城有9座城门:南城墙有正阳门、崇文门、宣武门;东城墙有朝阳门、东直门;西城墙有阜成门、西直门;北城墙有德胜门、安定门。外城有7座城门:南城墙开永定门、左安门、右安门;东城墙有广渠门、东便门;西城墙有广安门、西便门。每座城门都建有瓮城和两个角楼——东南角楼、西南角楼。
北京城的中心为紫禁城,即宫城。宫城的正南门叫午门。宫城南北长960米,东西长760米。宫城的四周有角楼。东门叫东华门,西门叫西华门,北门叫神武门。紫禁城四周有筒子河围绕,也就是护城河。
紫禁城外面是皇城,皇城也是明代建造的。皇城南门叫天安门,北门叫地安门。西墙是今日之西皇城根,东墙是今日之东皇城根。北海、中海、南海三海都包括在皇城之中。
明北京城以中轴线贯穿,从永定门到正阳门,是南半段;从地安门到鼓楼是北半段。明北京城的布局完全符合明南京城的布局方式,是在明南京城的规划基础上建造的。
城内的道路规划基本上是采用“大街小巷”方式,大街上有各种店铺、酒楼、餐馆……小巷也就是今天说的“胡同”。胡同都是东西向排列,大小有3600个。在胡同里建造四合院,横向布局。居住在四合院里,非常安静舒适。
北京城的大街大部分是丁字街。南边的城门与北边的城门不相对,东西城门相对,但是道路也不直通。这一点是继承古代城池布局的原则。除此而外,还有袋状路(即是死胡同),也是出于军事防卫的需要。北京城也有几条斜街。不过,北京城是方方正正的,道路规划基本上是南北大街与东西大街交叉,成为方格网的状态。
明北京城的水系是在元大都水系的基础上形成的。主要的河流有来自城西的永定河和发源于郊区玉泉山的高粱河。护城河除了可作为军事防卫外,同时也可用来排泄雨水。居民饮水主要靠凿井。至于下水道,在街道下面已构造成网,很多是在元代时建成的,留到今天有的仍可以应用。另外,在北京城内有五处海(南海、中海、北海、后海、什刹海),这些海子是由活水积流而成的。北京城有这五处海,有利于清洁城内空气,对市民居住有很大的意义。北京城的园林也很多,从城里到城外,到处分布。不过,大都集中在城外的西北方向,是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。

北京故宫平面图
解决企业获客难题,添加 微信:hvq698 备注:获客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uxke.com/131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