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读《最大程度地利用大学生活》有感
古人云: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”,意思是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但知识却是无限的。虽然,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大学,我们也不应该停下学习,而要充分利用大学时光,尽情地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中遨游,以充实自我、提升自我境界,那么,如何正确地利用大学时光呢?我认为,美国学者张萌的文章对我们很有启发:
首先,我们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。俗话说:“态度决定一切”,虽然这句话可能不符合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,但它客观上表达了态度对于完成某件事情的重要性,而要端正学习态度,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:第一,对教师保持敬畏之心,有句话叫做“尊师重道”,在我看来,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,只有尊敬老师,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,“尊师”应当成为当代大学生基本的文明素养;换句话说,如果不尊敬老师,即使我们学到再多的知识,也是毫无用处,因为只有先学会了“做人”,才能“做好学问”,也才能发挥自己对社会的最大价值。第二,对知识要充满兴趣。我们都知道,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只有我们对知识有了兴趣,我们才会有寻求知识的动力,从而使我们不停下学习知识的脚步。第三,我们要对学习有着一丝不苟的精神。人们常说:“细节决定成败”,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,我们只有注重学习中的细节,才能减少学习上的失误,从而更加完美地完成学习任务。
第二,我们要放弃逆反心理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。在中学时代,为了张扬自己的个性,很多人会出现逆反心理,不愿意听从他人的意见,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,如今,我们已经步入大学,应该摒弃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,积极听取身边人的宝贵意见,并遵循大学生活的一般规律,尽量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,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节律的人。此外,我们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。根据哲学上的观点: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,而积极的心态就如同正确的意识一样,能够促进我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。
第三,我们要认识到大学阶段学习的特点,学会自主地学习。我们都知道,小学、中学阶段的教育被称为硬式教育: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,而且还有较多的考试,这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。然而,大学阶段的教育和学习的特点是与以前完全不同的:大学阶段不再有频繁的考试,我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,从而充实自己,并提高学习的自主性。另外,自主地学习还表现在:要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主见,在某些时候要坚持自己的观点。俗话说:“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”,有时候老师和同学的观点也不一定正确,所以当我们对某个问题有很大把握时,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,毕竟在没有找到最终答案之前,谁也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。
第四,我们要学会请教他人。当我们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,我们有必要去请教老师和同学。“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”,当我们在某个方面不是非常擅长,并且遇到这方面的难题时,我们更应该去请教精通这方面知识的人。所谓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”,我们不应该将请教他人当成一种耻辱,而要勇敢地去寻求他人的帮助,只有这样,才能有利于我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,从而取得进步。
第五,我们要善于提出问题,并且对待学习有着一种质疑精神。我们都知道,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生变化,我们学习的知识也不例外:有可能现在被普遍承认的观点,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被推翻。而要想使得知识获得不断的进步和更新,就需要我们具备质疑的精神,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,并通过实践去验证自己的观点。
第六,我们要积极承担责任。孔子有云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”,作为一个大学生,我们身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:我们不仅不能使自己多年来学习的成果付之东流,也不能辜负父母、老师的期望,更不能对不起祖国和人民的培养。在我看来,我们应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积极承担责任,帮助他人。此外,我们还要深化责任意识,树立远大志向,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。
第七,我们要努力使大学生涯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。正如张萌在文章中提到的“大学生活就是生活本身”,大学生活是我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,会对我们的一生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,的确,因为文化对人影响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特定的文化环境,大学作为人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,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,并且会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。因而,我们要积极融入并利用大学生涯,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,来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从而使自己受益终生。
最后,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大学里的资源,以提升自我能力。众所周知,一个人的发展不仅包括学习方面,也包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。在大学中,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,还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、组织,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、锻炼自己的能力,使自己得到全方位的发展。
总之,大学的时光是弥足珍贵的,我们要充分利用它,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。
解决企业获客难题,添加 微信:hvq698 备注:获客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uxke.com/10480.html